• 重庆工商大学
  • 信息门户
  • OA

专家讲座

讲坛纪要 || 屈永仙: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的文本系统和演述模式

2022年05月29日 
阅读:


企业微信截图_20220526213241

2022526日晚1900,由重庆工商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主办,法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学系承办的重庆工商大学青年民俗学者网络讲坛(第五季·总第二十八讲)“口头诗学与中国史诗学研究”第七讲在腾讯会议平台成功举办。此次讲坛有幸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屈永仙副研究员为我们主讲“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的文本系统和演述模式”,郑州大学文学院霍志刚博士与谈,我院孟令法副教授主持,校内外四十余名师生共同参与。

此次讲座屈永仙老师主要从以下个方面对本次讲座内容进行讲解:一是“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的文本文类”,二是“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的演述语境”,三是“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口头与书写的互动,四是“结语”。

一、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的文本文类

企业微信截图_20220526190429

屈永仙老师首先对傣族的地理分布和创世史诗传统进行了介绍。傣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省,根据地理位置可划分为滇西傣族、滇南傣族与滇东傣族,其中滇西、滇南傣族受南传佛教影响颇深,并拥有自己的文字,以及口头传统与书面传统,而滇东傣族则没有受到南传佛教的影响并只拥有口头传统、零散神话故事和中短篇歌谣。本次讲坛探讨的傣族创世史诗基本指西双版纳德宏两个主要傣语方言区的创世史诗,两地因历史、地理等因素而形成了各不相同的创世史诗。具体而言,本次讲围绕流传于西双版纳地区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进行讲解。

屈永仙老师将创世史诗叙事分为韵文体和散文体,《巴塔麻嘎捧尚罗》与民间章哈唱本均属于韵文体,贝叶经《创世史》则为散文体。例如,现已出版的《中国贝叶经全集》第十卷,就含《创世史》,是根据历代传承下来的贝叶经为母本,先由傣文专家将老傣文转写成新傣文,然后翻译成中文。这种贝叶经本质上属于佛经范畴,主要流传于宗教领域一般在佛教入夏安居期间由僧人、阿占(信徒首领)念诵给信徒听。这种散文体版本篇幅相对短小,内容稳定不能轻易增减;另外一种是韵文体的歌本,即章哈演述的文本。关于创世史诗,民间有大量的异文或章节本,通常用绵纸抄写,大部分由章哈歌手自己保存,两套体系的文类概念分别有与口头传统和书面传统相关的词汇。以“巴塔麻嘎”为名的系列篇目,则将其写成《巴塔麻嘎·xxx》,如《巴塔麻嘎·本罗》《巴塔麻嘎·孟里》等。

就此,屈永仙老师选取了几部史诗进行了内容介绍。如《巴塔麻嘎捧尚罗》的主要内容是始祖神布桑嘎西和雅桑嘎赛创造大地和人类万物的故事主要分布在《巴塔麻嘎捧尚罗》的第一章“开天辟地”和第二章“天地形成”。另一个文本——《巴塔麻嘎裴忙罗》的内容为人类犯错导致天神发怒,随即派出七个太阳神烧毁大地,后又用大水浇灭神火,用大风吹熄大水,世界就恢复了平静该文与《巴塔麻嘎捧尚罗》的第一章类似。《巴塔麻嘎贺掌》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神制定历法和划分三季,以及象头神来历和泼水节起源,与《巴塔麻嘎捧尚罗》第十一章十二章相合。由此可见,傣族创世史诗是一个丰富的系统,从总本《巴塔麻嘎捧尚罗》到中本《巴塔麻嘎囡》再到小本《桑木底》,以活态的方式传承,继续着史诗的系统化。

二、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的演述语境

企业微信截图_20220526192123

傣族创世史诗主要由口头演述来传达,通过聆听来接受,并且需要达到某种仪式目的。屈永仙老师借杨明康教授的观点进行了解释,认为可以将民间仪式分为三类,即封闭性仪式、开放性仪式和非佛教仪式活动。所谓封闭性仪式,即主持带领下僧人颂经仪式,贝叶经为主要课本;开放性仪式则是僧人和民众为主要参与者,礼佛、诵经和唱歌为主的仪式,例如定期的开门节、关门节以及不定期的婚礼等;非佛教仪式可以没有僧人并以娱乐为主。史诗歌手既是创造者也是演唱者,没有固定文本,章哈演唱内容也类似。不同仪式中会有不同的篇目被演述,其中祭寨神、寨心时演述《桑木底》和本土历史传说等在上新房演述《布桑该》等章哈演唱并非仪式所必须,但其民众最期待的节目。以上新房仪式为例,其演述模式主要分为致敬主家和听众、自我介绍、请神歌、主题歌、驱邪歌、叫魂歌和祝福歌几个部分。傣族人民通过演述这些史诗,以达到叙事的教育功能、庆祝的娱乐功能驱邪的仪式功能。此外,就史诗的演述形式来说,主要是章哈通过一问一答形式展开。

三、 口头与书面的互动

企业微信截图_20220526193822

傣族兼有口头传统和书面传统在口头与书写的创世叙事互动中,章哈、波占和康朗这一类群体起着关键作用。屈永仙老师提到,从口头传统转化为书面传统的过程中,章哈康朗起着主导作用。存放在傣族佛寺中的佛经由波占还俗僧人等根据民众的要求进行抄写,抄写完成后的佛经需要在佛寺完成一系列的仪式活动,并由波占进行吟诵。这类经书一般供奉在佛寺后,便成为公共财富,民众可以随时借阅传抄。此外,由于还俗僧人了解佛经的文本结构和傣族的传统叙事,因此也可将他们看作书写性的传承人。康朗和章哈有能力将民间流传的口头神话故事创编为短篇诗歌等书面文本,并且章哈在成长的过程中也离不开文本的帮助,他们从入门到成熟,要经历学习傣文以及背诵曲调和短、中、长篇歌本等过程,并且需要反复练习。当成为一名正式的章哈以后,他们也离不开文本——通过不断拜师学习更多的歌本,以增加自己的演唱曲目和知识储备。

将书面传统转化为口头传统时,章哈和波占起着主要作用。大部分章哈离不开歌本,但他们必须遵守演述传统——先将所有内容背熟,脱稿进行口头演。此外,章哈演述述时,在内听众大多数为中老年妇女,她们非常喜欢听章哈唱《布桑该》《桑木底》神话故事,并在听完后将之转述给孙辈,这也是傣族史诗或神话得以家族传承的一部分。章哈演述时的外场观众为男性,他们一般是一边吃饭喝酒一边听章哈演目前,普遍的做法是章哈在屋内用话筒唱,将高音喇叭放在屋外,由此屋里屋外都能听清。波占手持文本吟诵佛经也是将书面传统转化为口头传统的一种途径。一般而言,听众围坐在佛堂聆听波占的演述。屈永仙老师指出,虽然波占的演方式为手持文本的口头演述,但与章哈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文本是固定不变的。

四、结语

企业微信截图_20220526200339

最后,屈永仙老师将本次讲座的内容总结为以下五点:1、创世叙事兼有韵文体和散文体——韵文体为创世史诗,散文体为贝叶经文本;2、创世叙事具有丰富的民间文本。从小的章节本到浓缩的文本,最后形成系统的母本或总本,这也是一个持续系统化的过程;3、创世叙事基本是活形态地传承着。民间的仪式活动和史诗演述相关联,并在不同的演述场景进行演述;4、创世史诗兼有口头传统与书面传统。章哈在仪式中口头演述史诗,章哈和波占可以传抄、吟诵史诗经本;5、章哈、波占、康朗发挥了主导作用。章哈为口头传承者,康朗为书写型传承者,波占则介乎二者之间。

五、互动与总结

企业微信截图_20220526201538企业微信截图_20220526210004

在互动与总结环节,孟令法老师首先对屈永仙老师的精彩分享表示由衷感谢,总结了屈永仙老师的研究内容并发表了自己的感想

随后,郑州大学文学院霍志刚博士进行了与谈。他首先对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的孟令法老师以及给予学术帮助的屈永仙老师表示感谢,随后向大家分享了他的博士论文——《傣族神话传承动力的民族志研究》。霍志刚老师谈到他的研究动机是认为过往相似研究基于文本研究,屈永仙老师关于傣族史诗研究从“文本研究”转向“田野研究”傣族地区丰富的演述传统和活态的传承则提供了多元的研究资料,所以他将研究方向转到傣族神话(史诗的传承动力

此篇博士论文的主要结论包括以下三点:

第一,傣族神话传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四个维度传承主体、本土信仰、南传佛教以及时代动力。传承主体是傣族神话得以活态传承的推动者,具有能动性,主要包括普通民众、章哈、渡彼和康朗,他们之间又有互动转化,章哈和民众组成“章哈传承圈”;渡彼和民众延续着赕经传统。然而,不同个体的传承动机又有所差异。本上信仰是神话传承的原初推动力,在上新房祭寨心等仪式中由章哈演唱的神话发挥着神圣和世俗的多重功能。佛教的传入推动了傣族神话的变革而当代非遗保护和遗产旅游也赋予神话新的意义和功能。从四个维度考察神话传承的动力不仅有助于傣族活态神话的研究和保护,且对推进民间文学神话学传承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第二,佛教与傣族神话存在相互促动、相互融合的关系。傣族神话吸收了佛教典籍中的宇宙观、叙事情节和轮回观念等。佛教推动了傣族神话书面化、系统化、拓展了传承语境。傣族神话被纳入佛教故事系统则又具有了佛教的印记。二者相互促动与融合,影响到傣族民众的神话观。

第三,傣族神话的生命力来源于其多义性和多功能性。傣族神话具有巩固信仰、确立范式、驱疫消灾、增强族群和地域认同、调节身心等功能。不过,随着社会的变迁,神话的功能也在有机更新,从而使神话在傣族民间生生不息。此外,傣族神话对不同传承主体乃至整个族群都具有重要意义,解答了傣族民众关切的生死、世界万物起源、人类诞生、竹楼发明、寨神寨心由来等重大问题,因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孟令法老师认为霍志刚老师的研究尝试十分必要,尤其是在史诗和神话的传承机制上给予我们很多思考。对于经常相提并论的散文体神话和韵文体史诗,孟令法老师用畲族史诗《高皇歌》与盘瓠神话的关系作了解释,认为研究特定民族口头传统时,互文性理论和传统指涉性理论跨文类表述下的同一对象具有很强的阐释能力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邵文苑博士在评论区向屈永仙老师咨询了章哈图书馆设在何处古代章哈是否也有类似图书馆以及章哈是否会定期聚会修订史诗文本问题。对此,屈永仙老师解释到,所谓图书是傣族佛经而非章哈文本,图书馆其实并不存在,而是人们将抄好的佛经寄存在佛寺的某一房间中。因为傣族百姓信仰佛教,每一部佛经都具有神圣力量,认为通过抄佛经并贡于佛寺以及被僧人念颂便可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所以佛寺里存放很多佛经。关于章哈是否会定期聚会修订史诗文本,屈永仙老师认为章哈已经职业化,有行业规定,比如污言秽语不能唱颂,在章哈协会这个系统结构下,会有不定期的培训等聚会,而史诗文本修订方面未有耳闻。霍志刚老师补充到章哈往往在节日期间到有威望的人家里进行聚会,并进行表演和点评,而学术讨论型商讨比较少。

通过本次讲座,屈永仙老师对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的文本系统和演述模式进行了细致分析,并提出了傣族史诗研究的独到见解,令人受益匪浅。在此,再次对屈永仙老师和霍志刚老师的精彩讲述致以诚挚谢意,同时感谢校内外学者对我们的大力支持。

 

谷茂君 卢锐

 

上一条:学院举行“智慧物业场景化及其系统运行:重庆龙湖案例”学术讲座
下一条:讲坛纪要 || “歌花”与“歌骨”——苗族古歌传承的变异性与稳定性刍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