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工商大学
  • 信息门户
  • OA

专家讲座

讲座纪要 || 赵李娜:“生活革命”视野下家居整理术的中国城市实践

2022年05月20日 
阅读:

 

 

企业微信截图_20220524224957

2022518日(星期三)下午,“重庆工商大学社会学高端学术讲座·人类学民俗学系列(第9讲)”在腾讯会议成功举行。本次讲座有幸邀请到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赵李娜副教授题为“生活革命视野下家居整理术的中国城市实践学术讲座。讲座由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孟令法副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贺少雅讲师、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穆昭阳副教授、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李向振副教授与谈,校内外近70名师生共同参与

赵李娜老师从“引言”“物品的‘囤积’与‘指导用书’的缺乏”“渡来的‘热词’:电商购物狂潮下域外整理术的引介与传播”“‘学习’的热情:新媒融媒环境下国人对整理术的接受与实践”以及“结论和余论”五个部分对讲座主题进行了阐释具体而言,赵老师从被热议的“断舍离”网络热词入手,探究了“断舍离等家居整理术如何进入以及改变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力图发现这种现象级生活方式背后中国当前的社会背景与时代生活特征,并从科学的角度予以观察和回答。

引言

1

赵李娜老师对该主题的研究缘起、文献综述及问题的提出进行了分享。近年来,“断舍离”“极简主义”这两股内容重叠又风格相异风潮相继席卷中国,各类社交平台皆有高关注,新媒体联盟甚至连续多年发布城市居民断舍离指数排行榜研究报告随着“断舍离”一词不仅成为国人网络热词,也成为都市人群的现象级生活方式。总之,以“断舍离”为代表的家居整理术在中国网络社交平台及日常生活中热议与传播。赵老师说早在2015,由于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家居整理爱好,早在2014-2015年间自己就接触“断舍离”“极简主义”等概念。在“自我民族志”感受和“外部信息”感受下,她开始相关延伸思考。在文献梳理部分,赵老师认为,传统中国民俗学研究中向来有居住民俗研究,但局限于民居形式、家居惯习家宅信仰等方面的事项研究,近年来王杰文、徐赣丽等学者拓宽居住民俗研究领域,使之从传统事项研究转为现象研究,为当代民俗学“生活革命”提供丰沛个案。文化研究角度上,现有研究主要运用有文化循环理论、消费主义生态学观照分析研究断舍离”的流行文化现象。在对文献进行整体概览式梳理基础上,由此引出 “断舍离”等家居整理术是如何为国人熟知,并成为生活方式、生活理念体现出中国当前社会的社会背景与时代生活特征、国人如何学习、接受与“实践”等问题。

物品的“囤积指导用书的缺乏

4

赵李娜老师将“断舍离”概念的中心思想解释为“就是选择对自己有用之物,舍弃(扔、捐或卖)无用之物,最后分类整理以保持家居整洁和易于打理”在谈到该理念来自日本,在欧美地区也有类似理念,为何在中国本土并未出现类似家居整理术的问题时,赵老师认为“断舍离”等家居整理术由以下三个必要条件构成:一是对家庭及个人与所拥有物品之间关系的审视和反思二是家居整理收纳布置方法的关注;三是通过生活指导用书指导家居整理收纳,乃至个人及家庭生活。其在我国社会生活观念史,能获知断舍离等理念进入中国前国人居室整理收纳习惯传统,为理解其渡来后接受与实践大有益处。由此她从历史学角度整体审视相关观念在传统社会生活中表征及展现,认为“物质生活决定生活品质”的传统理念向来为国人所坚信并践行,偶尔的“大道至简”观念多限于思想家著述中。在我国传统家居收纳整理惯习及具体指导情况中,从“洒扫应对”家训、民国“新生活运动”追求“衣食整洁、简单行装”,到集体生活中“例行值日、扫除”的惯例,可见我国从古至今都有清洁环境、整理个人物品的传统。改革开放后,家居整理相关书籍译入国内,日式家居收纳整理理念随之传,但当时未引起广泛关注。

渡来的热词:电商购物狂潮下域外整理术的引介与传播

7

2009年“双十一狂欢购物节”之后,每年电商平台便会在各类购物节日开启优惠活动刺激消费,2012学界开始出现对这种现象的“观望”及“冷思考”,虚假价格、消费过度等现象进入社会批判视野,偶有心理学界学者将其作为心理疾病加以研究,然而这段时间并无相关生活指导类书籍出版。从2012年开始,《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断舍离》的译介与热销,使国人开始熟知“断舍离”“极简主义”“家居物品整理”等理念,并开始实践域外家居整理术,尤其以大城市中高学历中产女性居多。赵李娜老师认为,如今中国实践家居整理术的人主要分两类,一类是较为职业化的整理师,这也成为一个新兴职业;另一类也就是更多的是一些由于兴趣而生的个体实践者。她关注到,随着国内自媒体运营高速发展,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由于强大知识储藏量和及时性等特征,成为知识获得学习的有力媒介平台。经过对比与梳理,赵李娜老师选择了一个叫做“轻质生活整理收纳”个人公众号,作为观察媒介环境下国人对家居整理术接受与实践的个案呈现。

四、“学习”的热情:新媒融媒环境下国人对整理术的接受与实践、

赵老师首先介绍其个案观察对象“轻质生活整理收纳”个人公众号的主要情况,并运用传播学中框架研究基本理论与方法,对其媒介文本进行初级梳理。最后选取一定量文本,利ROST Content Mining工具对其进行语义网络分析,以期获知“整理心得”撰写者们语言编码奥妙,并由此观察域外整理术的中国接受者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学习和实践的。

经过语义网络分析,赵李娜老师认为“被整理物品”体现出中国当今家庭闲置物品的主要种类,表达了当今物质与精神生活极大丰富的现实消费生境,而“整理空间”基本显示了当今中国房屋格局与收纳空间,除此以外通过阅读“整理心得”文本字里行间体会到当今作为家庭主妇中国女性,在追求“美好生活”时的冲突、矛盾、无奈与坚持。

五、结论与余论

10

最后,赵李娜老师谈到自己20217月在上海市郊某镇的一个居民公益集市活动中的浅描调查,在随机访谈与现场观察中,老师感受到城市居民中对于物品过量和家居整洁已经拥有相当程度的自觉意识,她认为居民的一些话语表述展示了“断舍离”思想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在物质与精神生活极大丰富今日,“美好生活”期待使国人开始关注生活细节。

随后,赵李娜老师指出,通过此次研究初步获知,至少城市社会一些相关趣缘群体对整理术开始进行全面学习接受,电商消费带来的物质获得便捷、“囤积”加剧以及城市高昂房价是“断舍离”等家居整理术被迅速接受的直接动因,中国传统居家惯习积淀与具体指导缺乏为其深层原因。消费过剩所带来囤积与整理收纳难题是物质发达社会普遍症候,相较于严肃学术研究单向度零星关注,“生活指导类”理念及书籍以其实用性抚慰了无数有此困境的心灵,更以指导性和操作性成为大众生活文化中不可或缺部分。赵老师认为自身此次以民俗学视角的“域外整理术”接受与实践观察,以象个案印证着“生活革命”的存在、“朝向当下”“日常生活转向”的必要以及“城市转向”的必然。与此同时还对“实践民俗学”所号召“在准确理解民众实践逻辑之后,把普通民众未加反思的常识提升到系统地反思与批判的哲学层次上来”进行了学术实践探索。

最后赵老师对自己的此次研究不足之处提出反思,她认为由于篇幅和主题限制,本研究只大致勾勒轮廓,对具体学习和实践过程只做文本分析,对其具体情境如实践时冲突、调和、整理师培训等的现场活动田野民族志调查是今后努力方向,此外这一议题还应有其他方面视角值得关注,这需要大家共同探索

六、互动与总结

13

在互动与总结环节,孟令法老师首先对赵李娜老师的精彩讲座表示由衷感谢,总结了赵李娜老师的研究内容并发表了自己的感想,他认为今天的讲座对于“生活革命”视野下家居整理术的中国城市实践有了清晰认识,并且认同赵李娜老师所言家居生活空间研究所存在不足。此外,相对于过去,尤其对年轻人而言,旧衣物该如何处理,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贺少雅老师在与谈时,首先对能听到赵老师的精彩演讲表示荣幸。她认为此次讲座内容十分丰富,专业性很强,诸多地方值得学习,同时也提出了她的思考。贺少雅老师认为赵老师的研究有许多自己的感受,认为本研究切合民俗学可转型的实际,在农村可以看到垃圾没有做好分类,而历史人类学者看到很多历史文书,因此家居整理值得研究。此外,贺少雅老师赞同赵老师提到的网络民俗志确实是一个好的方法——不仅可以让网络获取资源,还可以用来研究。因此,贺少雅老师认为本研究确实是民俗学研究需要提升的一个方面。随后,穆昭阳老师以自己经历讲述了孔夫子”旧书网的交换情况,认为对于物的追求有一种别样的态度。当有些书不想要了,于是旧书回收就成了交换的媒介而这种情况也涉及到赵老师所讲的旧物整理。总之,穆老师认为虽说这种旧物整理或收纳具有“断舍离”的意义,但有些东西还是无法割舍,因为它们也富有“人”的情感

因在讲座中,赵李娜老师提及孟令法老师提出的“家庭民俗学”概念,对此贺少雅老师特别问道这一概念与安德明教授提出的“家乡民俗学”有无联系。孟令法老师简要介绍了这一概念的提出背景——20204月在为民俗学硕士研究生讲授“民俗学理论与方法”时,受疫情阻碍而无法开展调研实践指导,加之自己曾以自己家人为对象进行“立春戴春鸡”调查,从而想到以“家庭”为方法进行田野作业教学,并写了一篇教改论文(尚未正式发表)。就“家庭民俗学”与“家乡民俗学”的关系来说,前者是后者的一种衍生,但又不止于后者。孟令法老师讲到,近期与赵李娜老师进行过多次深度交流,他们共同意识到“家庭民俗学”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理解:即作为方法的“家庭”;作为研究对象的“家庭”;作为了解“家乡”之媒介的“家庭”,而这第三个就与“家乡民俗学”一脉相承。不过,孟令法老师提醒道到,“家庭民俗学”的“家庭”是以研究者的所在家庭(核心、扩大或联合)的成员及其民俗活动为对象的,而不是他者的家庭。目前这只是一个理念,相应的深度讨论和案例书写依然需要各位老师和同仁的共同努力。

总之,在本次讲座主体部分,赵李娜老师对“‘生活革命’视野下家居整理术的中国城市实践”作出基于自身感悟、观察与细致审视的历时关照与共时分析,其关注生活革命下的日常生活方式与现象的学术自觉与实践行为,获得听会人员一致认同与共鸣。在与谈部分的精彩讨论与生发延伸,使大家初步了解到“家庭民俗学”的这一理念及其萌生语境。一个下午的时间,讲座人、与谈人和参会人员的提问与讨论,不断迸发出新的学术思想火花,显示出重庆工商大学社会学高端学术讲座的学术感召力与勃勃生机。

作者:陈倩 卢锐

上一条:讲坛纪要 || 李斯颖:壮族布洛陀史诗的叙事传统与百越文化底蕴
下一条:重庆恩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主任兰渝宏博士为我院师生作讲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