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工商大学
  • 信息门户
  • OA

团委工作

重庆工商大学“渝见凉山”民族地区法律援助团深入彝区调研德古调解治理智慧

2025年10月30日 
阅读:

7月9日,重庆工商大学“渝见凉山”民族地区法律援助团深入凉山彝族自治州德古调解协会甘洛分会,解锁德古调解这一基层治理密码,见证民族法治智慧与现代法治建设的交融共进。

重庆工商大学法学与社会学院院长刘勇、法学系主任公杰、重庆廉政与审计治理中心副主任向往、学团办主任何祖润带领8名大学生志愿者与8名各乡镇片区德古组长座谈交流,探寻德古调解的规范化路径,围绕法治中国视域下德古民间习惯法与现行法律法规之间的适用等问题展开研讨。分会会长阿泽夫叶介绍,德古调解在彝族地区拥有1000多年历史,是彝区基层治理的“传家宝”,甘洛分会成立至今,通过系统培训和考核,共培养113名持证德古调解员,构建起一支专业调解队伍并成功调解结案2663件民事纠纷。常务副会长海乃约坡等几位德古调解员分享了多起调解成功的经典案例,涉及婚姻家庭、土地权属、劳务纠纷等多个方面,生动诠释了德古调解在彝区基层治理中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刘勇表示,少数民族习惯法与调解方式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彝区的生动实践,“德古调解把民族智慧与法治要求结合,既解纠纷,又传法治,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彝区方案,值得深入研究推广。调研会上,大学生志愿者向德古们宣传了熟练使用普通话的重要性,熟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是培养新一代德古接班人的重要考核环节,也是促进民族地区各民族群众交流融合、化解矛盾的重要基石。

随后,师生团队走进甘洛县吉米镇阿沙莫村专访民间德古阿支巫甲子,访谈全程由彝族队员木乃以铁进行翻译。阿支巫甲子向团队讲述德古调解的日常,小到邻里家禽踩踏纠纷,大到家族财产分配矛盾,德古凭借威望与智慧,用传统习惯法化解纷争。谈及彝族山区的法治建设,阿支巫甲子感慨,过去村民因法治意识淡薄,在邻里纠纷、权益分配中易起冲突。如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法律深入彝族村寨,村民遇到问题,既依靠德古调解,也学会找法律依据,“法治成了彝族人脱贫后守住幸福生活的‘护身符’”。




上一条:重庆工商大学“渝法惠企”普法服务队走进羌区为民族企业赋能
下一条:法学与社会学学院素质拓展工作会顺利召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