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工商大学
  • 信息门户
  • OA

学院新闻

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师生调研国家级非遗代表作项目广阳民间故事

2021年03月15日 
阅读:

 

 

 

基于实践教学需要,2021年3月13日上午,法学与社会学学院2019级社会学专业本科生和2020级民俗学专业研究生,以及本院4位民俗学教师,一行共13人,来到重庆市南岸区广阳镇,对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名录的广阳镇民间故事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周祖才和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刘胜模展开初步访谈。广阳镇位于南岸区东南部,地处长江河谷,自古航运发达,因而此地码头文化根基深厚,从而为民间故事的生发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此次访谈,我们主要了解了两位广阳镇民间故事传承人的生平。市级传承人周祖才现年已75岁高龄,却是朱颜青丝,精神矍铄。他的人生经历十分丰富,可以说把民间常说的四大苦活,即“一拉船,二摇金,三挖煤,四当兵”全都经历了。周祖才老人读书虽不多,但在1970年代后基本处于工作单位的基层领导岗位,算是摆脱了民国及以前“四大苦活”的各种苦难,而2004年全线开通的渝黔高速公路也有其参与指挥。在简述完自己的经历后,周祖才老人还给我们讲述了一则名为“吊颈鬼”的民间故事。区级传承人刘胜模今年也已72岁,而他的前半生则充满艰辛——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所有阶级斗争以及自然灾害,并在讲述中一直强调着自己“不好”的出身——“小地主出租”,而这差点影响了他的婚姻。更重要的是,刘胜模老人还参加了襄渝铁路建设。如今,23岁的孙子在音乐方面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绩,这让他感到十分骄傲。从他们的讲述中我们还了解到,两位老人自小相识,感情甚笃,音乐才能十分突出,虽曾因“成分”问题而未考入“川渝剧团”,但这并未影响他们对音乐曲艺的追求。没有乐器,就想法自己制作,并在各类乡村和单位文艺活动中表现积极。退休后,他们组建起一个“春晖”乐队,不仅在广阳演出,还受邀到江北、渝北、巴南等地表演。访谈结束后,我院付海鸿老师还与周祖才先生交流了其家乡邻水和广阳两地打莲箫的不同,而白俊奎老师则在两位老先生的琴笛伴奏下与在场师生一起高歌数首,场面十分欢愉。最后,我们在老先生的带领下,参观了仍在修建中的广阳故事会馆,并在此合影留念。

访谈结束后,孟令法老师与同学们交流分享了访谈收获,并提出“泛民俗”与“新民俗”是有区别的,“泛民俗”的范围远大于“新民俗”,但两者均只是学术上的认定,不是百姓自己的理解。如今,民俗学正在进行“日常转向”,这种转向要求我们更多地立足于主位解释,寻求民众的答案。总之,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对广阳镇民间故事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上一条:法学与社会学学院举办“党旗在基层普法一线高高飘扬”主题党日活动
下一条:法学与社会学学院研究生一支部召开2021年3月组织生活会暨党员民主评议大会

关闭